患儿唱出心中赞歌 闭环管理中的温度,爱与温暖从不会被“隔离”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区闭环管理的第八天下午,儿科病房的小徐手账上写着“Happy day”。示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清脆童声,“听我说谢谢你,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……”4个年龄从5岁到16岁不等的小朋友手上认真比划着动作,唱出一支对医护哥哥姐姐们的歌——《听我说谢谢你》。写手帐、献歌、手语舞……在西院区闭环管理的这几天,西院区儿科病房的孩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,一扫之前的沉闷和压抑病房气氛。
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,仁济西院区儿科病房滞留十几名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患儿及陪护家属,有多位患儿都是从浙江江苏等地慕名而来,最小的仅2岁半,最大的已经18岁。
“刚开始听到需要闭环管理的消息时,很多患儿及其家属非常焦虑,有的孩子需要回家上学备战高考,有的家长家里还有老人或者二胎需要照顾,总之儿科病房里,患儿背后的家庭都存在急需处理的事务。”西院儿科护士长高峰说,“骤然听到需要隔离十四天的消息,他们非常的焦虑,烦躁,加上对孩子原发疾病和疫情的顾虑,很多人都陷入悲观、绝望的情绪里。”
在这样的情况下,坚守的儿科人一方面调整自己忙乱的思绪,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满足患儿的需求,抚平他们的焦躁与不安。不同年龄、不同病症,患儿饮食各不相同:风湿免疫类疾病患者需低蛋白、低盐、低脂饮食,临床营养科的配餐不仅需考虑健康因素,也尽量给孩子们最佳口感;孩子们活泼好动,医护人员就按病房分批让大家在走廊上透气活动。工勤师傅阿姨们一天去指定物资收寄点无数次,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将家属们送来的钙片、常用药等送到患儿手上;陪护患儿的妈妈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,护士姐妹会主动分担起小朋友的看护工作,让妈妈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工作。护士长除了日常输液操作外,还会逐床进行心理疏导。医生除了进行医疗措施调整,还会给孩子辅导功课,帮助他们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……
医护们的悉心照料慢慢抚平了患儿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,有医生哥哥辅导功课的小徐也暂时放下对高考的焦虑,“隔离期间学校就应该开学了,我也没来得及把所有功课都带到上海来,不过妈妈和医护人员都开导我,我想,以疫情防控的大局为重是应该的。”
两年前,小徐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,经过治疗病情逐步得到控制,她也在本月迎来了最后一次在仁济西院区儿科病房的住院治疗——患儿年满18岁后,将转入风湿科继续随访治疗。
生病之后,她爱上了写手账,手账本基本不离手,“一开始是为了记录心情,后来发现可以宣泄、放松,在写字、排版、贴纸的时候,得到了许多快乐。”今天,小徐的手帐上写着“Happy day”。
为了感谢医护哥哥姐姐这段时间的陪伴与照顾,16岁的睿睿说:“在西院区闭环管理期间,感受到哥哥姐姐的关爱,也感受到他们的辛苦付出,所以和小伙伴在每天午餐后花一个小时排练手语舞,也一起练习唱《听我说谢谢你》,想表演给哥哥姐姐看!”
“能帮忙的事儿,就一定尽力。因为早在疫情前,大家就已经是家人了。”高峰说,“防疫隔离不是我们之间的阻隔,而且提升我们医患融洽程度的契机。不论医务人员还是患者们,大家有信心共渡难关。”